4.清洗质量的评价
4.1除垢效率的评价 除垢效果是指清洗锅炉全过程完成后除掉垢片覆盖的面积占原水垢覆盖面积的百分数即: 除垢率=除掉垢片面积/原水垢覆盖面积x 100% 也可在清洗前对锅炉检查时取样根据垢厚度计算结垢量,也可以选择Cu2+在化学清洗中进行监测,根据Ca2+的浓度增加与其在垢中的含量来确定被清洗系统的洗净率。 W0-W1 除垢率=一一一X100% W0 W0一 一 -一 清洗前单位面积的结垢量(g); W1 -一 一一 清洗后单位面积的结垢量(g)o 清洗工作完成后,须打开人孔、检查孔等检查内部水垢清除情况,重点检查水冷壁管、下降管、一棚管和集箱内部除垢情况以及烟管之间、锅筒壁的除垢情况。根据《低压锅炉化学清洗规则》中规定除垢率必须达到清除碳酸盐水垢80%.
4.2 钝化效果的评定 经钝化后 ,表面须形成致密的氧化层保护膜,颜色为兰灰色至黑色。如果检验中发现清洗后的锅炉内表面呈黑白相间的不均色,或呈光亮的金属本色,这时黑色钝化膜虽然形成,但用手或水冲洗即能抹去,出现这样情况说明钝化失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钝化温度过低,通过多次检验实践证明,采用带压(指锅炉的额定工作压力)钝化的方法,可以在相应的温度60-80℃下得到良好的黑色钝化膜。对于钝化效果的测定,目前有几种常用方法,如大气法,湿热箱法等,但在实际应用中较简单的方法是硫酸铜法,在锅炉清洗中快速、准确。将30%的硫酸铜中和到近中性,将其滴加到试片上观察在多长时间不出现镀铜现象,一般时 间约为20s,
4.3 腐蚀速度的测定 《低压锅炉化学清洗规则》规定,腐蚀速度平均值应在l0m/g2.h 以下,测定方法为腐蚀速度的测定: 在锅炉清洗过程中是多采用动态循环清洗的,利用水流的冲击作用和带走清洗下的物质提高清洗效果,使清洗溶液的浓度较均一,此时对金属的腐蚀也会加重,所以需对腐蚀速度进行监督测定。一般对在清洗时均采用挂片方法来对测定腐速率,根据腐蚀试验的清洗前后的情况来计算出腐蚀速度。 腐蚀速度=(M0-M1)/(SXt) M。一一清洗前试污的质量(g); M1一一一清洗后试污的质量(g); s一一一试污的总表面积(m2) ; t-一一一清洗时间(n).
5.清洗除垢后废液的排放. 清洗除垢后清洗液浓度明显下降,但也有一定的浓度,这样的废液可以再利用的应回收利用,例如对于常规的酸洗废液(和HCI,HNO3等),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酸液中的HCI及HNO3的实标量,从处理成本到是否有回用价值,这样既节省回收利用效益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最佳的处理方法。通过对清洗剂的选择及测定来判断废液的利用价值,但对没价值的废液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
6.结论 综上所述 ,对锅炉进行化学清洗工作必须制定严密的清洗技术方案,才能达到满意的清洗效果。在日常的水处理工作,用户必须在锅炉运行时,加强水处理管理及保养工作,到国家规定的锅炉水质标准要求,使给水、锅水达从而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垢产生或腐蚀,保证该锅炉安全经济地运行。